走千乡志愿服务进万村助力环保 ———资环学院2015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纪实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5-10-19
 

  “俺种了大半辈子的田,没想到还能有机会接触到科学环保,多亏了你们这些大学生。”泰安泉上村的李大爷激动地握着泰安小分队队长董和鸣的手说,“这些年天是越来越乌了,鸟儿都快见不着了,国家出台政策是一方面,彻底把环境整治好了还得全国人民一起行动呀!”
  “您放心,现在了解和参与环保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志愿环保行动也是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相信祖国的天空一定会重现曾经的湛蓝。”泰安小分队队员陈晗说。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2003年发起,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协和科技部支持的大型农村环保科普公益活动。2011年,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绿领一族”环保协会首次与山东环境科学学会联合,成功开展了  “2011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在近几年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环保作品展、环保时装秀、环保创意大赛、为鸟安家、“一座城市  一杯热水”关爱环卫工人等活动,形成了“践行志愿精神,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2015年,学院积极组织17支环保科普小分队走进山东省济南、泰安、青岛、烟台和潍坊等17地市的不同农村点,深入开展以“播撒绿色微爱,散发金色阳光”为主题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宣讲”暑期实践活动,谱写了当代大学生服务三农、献身三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丽诗篇。

我们是“专业”的环保者

  7月23日一大早,姜康带领的青岛实践小分队成员就出发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颠簸,他们来到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村。志愿者们走进田间地头,针对当地茶叶种植和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和农民们进行交流。志愿者们了解到当地村民日常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农药化肥和作物种植方法,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他们介绍了科学使用农药、合理种植施肥的方法。“平时我们种地干活,对化肥农药方面不太了解,听了这些志愿者们介绍,我以后一定能更加注意合理施肥这方面的问题。”一位村民在听到志愿者们讲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后说到。在村民劳作间隙,志愿者们主动走上前了解当地农业灌溉利用措施的普及情况,并且向农民们宣传科学、环保的灌溉方式。返程路上,志愿者们遇到正在修剪花圃的环卫工人,他们主动走上前去帮助环卫工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劳动中,他们向环卫工人们了解当地绿化进程以及环保近况。在听到有志愿者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时,环卫工人们对同学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十分感兴趣。他们和农大的志愿者们讨论起环保知识在市民生活中的推广,以及在环卫工作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同学们也从环卫工人口中学习到了更多与环保实践相关的知识。
  “通过与农民、环卫工人们的交流,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环保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这让我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更有信心,相信我们有能力将这次实践活动做到更加完美。”姜康在结束本次实践之旅后这样说到。
  资源与环境学院共设置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草业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中英合作)七个专业,各个小分队的队员分配中也充分考虑到专业的结合组队的问题,力争做到  “有所问必有所答”。志愿者们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传播环保观念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个人的专业素养。

爱与关怀的传播者

  8月11日,泰安小分队的志愿者一行人来到泰安市岱岳区泉上村群星幼儿园,看望当地的留守儿童。他们抵达幼儿园时孩子们刚结束午睡,正睡眼惺忪。当他们发现教室里多了几个大哥哥大姐姐时,马上打起了精神。“那时我看见台下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我看,流露出紧张又有些期待的眼神,我的心一下柔软了,突然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些。”泰安小分队的队员韩振坤说道。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志愿者们开始尝试带领孩子们做游戏。起初,很多小朋友不愿意接近陌生人,但志愿者们没有灰心,耐心地用亲切温柔的口吻与孩子们沟通,逐渐让孩子们放下戒备心。经过讨论,志愿者们决定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通过游戏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知识。“小朋友们,你们想玩游戏吗?”泰安小分队的志愿者李银巧笑着问身边的小朋友。“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后。她继续说:“我要问你们几个问题,答对的小朋友有奖励哦!”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问题,积极踊跃地发言。游戏过程中,志愿者不仅为孩子们带去欢乐,还教会了他们很多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的方法。“看见他们拿到礼物时纯真的笑容,我真的很开心,希望这些孩子以后能够健康幸福地成长,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环保意识。”队长董和鸣在采访中说。
  除了关爱留守儿童,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也关注着农村空巢老人。8月15日,德州小分队来到德州袁桥敬老院开展为空巢老人送温暖的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为老人们包饺子,陪着他们聊年轻时候的趣事。志愿者们还为老人演唱他们熟悉的红歌,其中一位爷爷甚至激动地跟着唱了起来,赢得大家的一阵阵掌声。“今天真谢谢你们,以后要再来啊!”临走前,敬老院的负责人握住志愿者的手真诚地说道。

环保路上的“遮阳伞”


  资环学院始终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注重“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为组织好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从前期的团队申报到活动宣传、动员,筹措准备,学院领导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为该项暑期实践活动的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志愿者选拔环节,学院通过个人申请、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确定各小分队的优秀志愿者。在将专业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活动前期学院组织了一系列经验交流会、科普活动,加强同学们对本次实践的进一步认知。
  为确保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学院特地进行环保科普专业知识培训、岗位培训、应急预案培训等,强化志愿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学院组织志愿者签署  《千乡万村志愿者安全协议》,并为他们统一购买人身保险。
  为扩大本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学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腾讯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活动的过程中,各队志愿者积极联系当地媒体对各个小分队的活动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冯国营说:“用知识和爱心服务社会,在奉献中明确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这是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激励大学生坚持与祖国同行、为环保奉献,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