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二五”科技工作回顾之四 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
|
| 文章作者:
王永军
|发布时间:
2016-01-11
|
|
“十二五”初学校获得了山东省 “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称号,近日,又获得“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集体”,我校依靠科技优势服务“三农”的工作再次得到肯定。“十二五”期间,政产学研用全面推进,科技推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技服务深入广泛、成效显著。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和项目协议2900多项,合同金额1.87亿元。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做出了新贡献。 科技合作全面推进。先后与莱芜市、淄博市、泰安市、东营市、潍坊市、临沂市等11个地市级人民政府和70多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与莱芜市合作启动了12个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对莱芜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淄博市人民政府开展现代畜牧业产学研合作;与潍坊市合作共建现代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现代畜牧业综合试验站;在诸城市建立协同创新综合试验站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小麦、蔬菜栽培和生猪养殖等技术培训;在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项目区、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地建立了10余处试验示范与成果展示推广基地;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金正大集团、河南大用集团、北京亿利绿土地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北京亿利绿土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 “山东农业大学亿利绿土地技术研究院”揭牌并投入运转,委托的一批研究项目相继启动;继续与金正大集团开展科研合作和新产品开发,研发的技术成果经专家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校企合作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15年金正大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已经与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3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在新一轮国家重大项目组织过程中,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服务注重实效。开创了“121”科技服务模式,通过与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结对子科技帮扶及建设科研定位站、基地和开展主题科技服务等点面结合的灵活形式,积极深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探索了建立了科技服务信息化平台,及时向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认真开展了“第一书记”帮包村科技帮扶。在全校范围内调动了不同单位、部门的力量,组成了各领域不同方向的专家队伍,1100余人次深入一线为帮包村提供技术服务,学校组织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帮包村骨干培训班10余次,受培训人员达到3000人次。自2012年至今,先后举办了4次“第一书记”科技服务对接会,有近600名“第一书记”参加对接和培训。共向“第一书记”帮包村赠送小麦良种17.2万斤,小麦专用肥310吨。我校科研人员在沂水县高桥镇“第一书记”帮包村实施的村庄综合整治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服务对接活动引起了科技部农村中心、山东省农村科技促进中心的关注,并参加了第四次科技服务对接活动,向“第一书记”帮包村赠送农业科技书籍5000余册,《农业实用技术》光盘100套。 成果推广扎实深入。加大新品种的推广转化力度,4个小麦新品种、1个玉米新品种和1个动物疫苗技术成果分别以2399万、450万元和1400万元许可给企业使用。组织实施了“百县、千村、万户”科技服务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向“第一书记”帮包村推广包括小麦、玉米、果树、苗木、畜禽新品种20余个,先进适用技术200余项,先进的设施栽培模式10余个。通过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以及参加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宣传推介学校的专家和科研成果。南校区科技创新园承接的科研项目、成果展示,每年接待各行业、领域参观、考察和学生实践实习上万人次 ,有效的宣传、展示、推广了科技成果。“直播晚收栽培技术”在菏泽推广,玉米获得了增产52%的好收成;“山农20”小麦新品种,实打打出亩产767.8公斤最高产量,之后又在在无棣县盐碱地种植打出了亩产517.08公斤的好产量;实施的村庄综合整治、盐碱地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栽培、日光温室三茬连作栽培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受到了高度评价和广泛欢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十二五”科技合作与推广工作已全面展开,内容日趋丰富,形式灵活多样,为“十三五”在新形势下深化科技合作、服务与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推广与服务工作:一是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科技推广、服务和成果转化的成功模式;二是突出实效,让社科成果进决策,技术成果进产业;三是积极吸引企业进学校,共建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合作研究、创新与技术培训;四是明确学校在地方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任务,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并积极示范推广;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校内科技服务和推广专家团队建设,续建科技成果推介信息平台和科技成果库,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