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女性大学教师,经常要在两种角色中转换———身为人母,家有三岁小女;身为人师,课堂上有几十上百号栋梁之才。
说到教育,这两组教育对象之间的年龄、学识、环境、家庭背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等颇有不同,然整日奔波忙碌于二者之间,也发现了一些共同点———比如对知识的渴求,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博弈,听话教育向对话教育的转变。
人的知识的增长、学习能力的上升,其实本质上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而随着已有知识领域的逐渐扩张,接触未知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大,这时候人的困惑反而越来越多,疑问也越来越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此后,再进行学习的过程或者自我能力扩增的重点,就是如何应用已有知识以及不断学习和开发新知识,来解释或者解决未知领域疑难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三岁小女身上已有所显现。一岁之前,和她的交流主要在于 “传输”———事无巨细教她牙牙学语,而此时,小朋友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她仅限于记忆、模仿!两岁左右,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上升,简短的词句难不倒她,开始有语句、有表达、有创造、有发挥。但这时候还不明显———指的是疑问、疑惑、发问、质疑的能力还不明显。换句话说,就是“听话”向“对话”的转变还不明显。三岁开始,有宝宝的家长可能都会意识到一个现象,就是不管什么事情,小宝们最爱问“为什么”。从最初的随意发问,到逐渐的连环发问,以及后来的深度挖掘式发问,最后总能达到让妈妈自惭形秽以致崩溃的地步———三岁以前你教给她的任何看似理所应当的事情此时似乎都不再可靠了!她也不想再当一个似乎让所有人都满意、喜欢的乖宝宝。她想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她开始向貌似有点“权威”的父母发起了挑战! 这个时期不够敏感和细心、耐心和好奇心不足、知识匮乏、被传统“听话式教育”垄断的父母很可能会让孩子遭遇冷暴力!
回归到课堂上,面对的是已经步入成人世界的大学生们,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与三岁黄口小儿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是一样的,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博弈过程是一样的———他们在课堂上听我侃侃而谈传授新知识的时候也会有疑问、困惑甚至是质疑。他们从十几年的“听话”到“对话”的渴求也是同样强烈!只要给予他们机会,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爆发力———偶尔课堂的反转,角色的互换,带来的是课堂的生机勃勃,是彼此间的理解、支持和认同感的加深,是在对新知识传授、学习过程中彼此共同的进步和成长。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教也”,既为人母,生之养之教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为人师,绝不仅仅也不能把自己拴在“已为人师”的牌子上狂妄自大和固步自封。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人的学习潜力是深不可测的。真正想要驾驭“为人母”“为人师”的称号,需要的不是降低别人,而是提升自己。
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和不同的教育对象接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并能够认真对待以及克服在每一次知识扩张过程中所遇到的迷茫和困惑,给予他们直面困境的勇气和决心。
育人亦是育己!